买到“假咖啡”“假手机”怎么办?法官教你如何防骗维权! | ||
|
||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日常.你的防骗维权能力如何呢?下面结合典型案例,法官给大家讲讲关于“假网购”的那些事儿。 网售“假咖啡”万余盒,获刑! 星巴克的速溶咖啡喝过吗?一盒4条装售价40元,只在门店或网上旗舰店有售。但却有人在网上买到了一盒5条装的星巴克速溶咖啡。 该案例中,被告人何某开了一家网店。何某通过微信渠道从他人处购买假冒“星巴克”VIA系列速溶咖啡,进价每盒17元或18元。 虽明知该咖啡未取得星巴克公司品牌授权许可,但何某仍通过网店进行销售。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间,何某共计售出该咖啡1万余盒,售价每盒25元或28元,累计销售金额27万余元。 最终,何某因“知假卖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019年10月22日,平湖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四万元。 法官提醒:网购时大家要注意选择正规电商,综合考量店铺资质、信用、购买评价等,警惕因贪小便宜而吃亏上当。 “翻新机”当新机卖?3倍赔偿! 原装正品全新手机,仅需市场价的一半?这样的优惠你心动吗?小心!这样的手机可能是“翻新机”。 该案例中,买家朱某在网上购物时,看中了比市场价低了近一半的新款手机,且商家称该款手机是“原装正品未激活的库存置换全新机”。于是,朱某下单买了2部手机,共计花费了10700元。 但在收到手机后,朱某发现自己买的256G手机变成了64G,且不是国行产品,于是将手机送去检测。结果发现,买的“新手机”已经超出保修期,居然是“翻新机”。 于是,朱某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平湖法院认定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判决商家退还货款10700元、赔偿三倍货款损失32100元。 法官提醒:网购电子产品时一定要详细检查各项数据,保证产品无疑。商品销售网页、质量宣传界面、聊天咨询记录、购物支付凭证等非常重要,要注意及时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二手交易使用“假链接”,获刑! 在网上买卖自己的闲置物品环保又实惠。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东西时,你会跳过平台直接私下联络吗?这样做或许方便,但是风险也很大! 该案例中,被告人黎某通过二手交易平台A发布出售二手手机的信息。在与买家谈好售卖价格后,黎某称自己平时常用的是二手交易平台B,提议加QQ好友联络。 加了好友后,黎某便向买家发送了平台B的购买链接,让买家直接点击链接下单购买。但其实黎某发送的是虚假链接,该虚假链接的网页页面与官网页面十分相似,让人很难甄别。而在支付完成后,买家就被拉黑了。 2020年5月,黎某先后多次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诈骗,共计骗得2万元。2020年12月30日,黎某因犯诈骗罪被平湖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缓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六千元。 法官提醒:网购二手物品时,一定要在官方指定的沟通软件上聊天,不要绕开平台私下交易,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发送的改价链接。如果遭遇诈骗请及时报警并在平台上举报。 网购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法院将依法严惩。面对消费欺诈,大家也一定要敢于维权、理性维权、依法维权。 |